服務無國界──探討拉達克的健康問題與流行病學
姓名:陳岳齡
出國目的地:北印度拉達克
摘要
此次服務目的是要對當地居民和喇嘛進行牙科及內外科篩檢及義診,並做口腔健康調查與口腔衛生教育,比較去年和今年當地居民和喇嘛的健康情形,同時評估以往服務成效。此外,經由計畫性的服務活動與結構化的反思過程,培養醫療服務需具備的知識、態度與行為。接著為學校老師及高年級學生舉辦保健室工作坊,使之熟悉簡易換藥技術及標準作業程序流程圖之使用,並於駐點學校GTM設置小型牙科clinic,教導喇嘛自行塗氟、溝隙封填及洗牙,建立自營性保健系統。最後搭配保健室運作,開設學童健康教育課程,包括傳染病之防治、視力保健及口腔衛生保健等衛生教育;期間亦義務協助佛學院進行英語、華語及科學教育工作。
一、前言
陽明大學陳維熊教授於94年起與哈佛大學蕭慶倫教授帶領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耶魯大學及陽明大學學生,共同執行合作至海外偏遠地區醫療服務。95及96年陽明大學相繼與台灣大學及國際醫療行動協會iACT合作,帶領學生參與南印度流亡藏人社區的醫療支持計畫,獲得廣大迴響。97年開始前往北印度拉達克實施「印度拉達克藏人社區教育與健康服務計畫」,此計劃今年是第9年,本活動是陽明醫學系學生和牙醫系學生同行,另外還有幾位有中華民國醫師執照和牙醫師執照的醫師同行,希望提供學生更多元化的海外醫療服務機會,並對當地佛學院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口腔衛生教育、口腔篩檢、牙科義診等作業,協助拉達克地區建立自營式保健系統,更進一步將無國界的人道關懷精神傳送到各個最需要醫療的角落。
二、實際執行情形
義診
(一) 8月7日-義診第一天
地點:GTM
執行概況:基本上隨時想到什麼問題都可以找校長討論,或是請一位喇嘛學生Sonam Namgyl幫忙,8月6日晚上設置內診診間時,小喇嘛們都會來幫忙;由校長聯絡Secmol的學生當翻譯,掛號處2位翻譯,藥局1位,牙科診間各1位,小兒科1位,外科1位,內科1位。牙醫師看GTM喇嘛、老師和校長為主,原本前一天討論是負責口檢的牙醫師有空可以自行出來檢查村民的狀況,篩選適合現在做治療的病患,但實際上口檢牙醫師很忙。
(二) 8月8日-義診第二天
地點:Spituk
執行概況:8月3日前往探勘,並討論口檢時間、義診時間、場地、衛教時間和可能的需求,8月6日進行全校的口檢。Spituk 翻譯人手不足,掛號處有一段時間只有一個翻譯,導致掛號處塞車,樓上診間有時也需共用翻譯;醫師沒有病人時會下來讓少部分病患量生命徵象後直接上樓看病,由醫師們取代掛號處做病史詢問的工作。
(三) 8月9日-義診第三天
地點:Agling
執行概況:8月2日進行探勘與討論,8月8日前往架設場地、搬桌椅;Agling是個藏人聚集的村落,我們去的村民活動中心附近共有四個營區,總共有400~700人,每個營區大約100~200人,因為有些人會出去上學工作,故留在村裡的人數會有變動,一共92戶人家。
(四) 8月11日 & 8月19日-探勘九月義診地點
地點:Secmol
執行概況:第一次去詢問到義診時間為9月9日,詳細場地配置可再探勘,衛教方面職員希望能建立保健室且要教學,而衛教內容的建議包括women health, deal with sickness and set up clinic;第二次是去校園導覽,和Secmol學生進行英文會話課程,分成6小組去輪流討論government, gender, education, religion, home life, agriculture等議題。
(五) 8月12日-探勘九月義診地點
地點:Shey
執行概況:探勘那天下午達賴啦嘛剛好到這裡來宣揚佛法,因此早上校方非常忙碌,有和該校校長見面,但是詢問日期時校長極為忙碌以至於無法及時答覆,所以之後幾天我們請GTM校長致電給他,才確定九月比較適合的義診日為9月10日。
保健室與急救箱建立
(一) 8月5日-查看急救箱狀況
地點:Munsel
執行概況:我們幫那裡的師生上課,內容包含急救箱物品介紹、換藥介紹(normal saline or clean water → betadine → neomycin+石蠟紗布 → gauze),而後我們回答老師們提出關於燒燙傷、流鼻血、昏倒等如何處理的問題,課程時間約45分鐘。另外我們強調CPR不好學,我們教的也不一定完全正確,但當時仍有教如何確認脈搏與呼吸,也有教成人壓胸:呼氣為30:1;就觀察而言,拉達克應該有救護車(撥打102),但是不知是否有民眾版基本生命復甦術的課程。
(二) 8月23日-保健室教學
地點:GTM
執行概況:牙科教最大的喇嘛學生Sonam Namgyl幫其他小喇嘛塗氟,塗氟後30分鐘內不能喝水、吃東西,塗氟每三個月一次;接著進行外傷處理教學(等同換藥步驟)及常見症狀用藥及處理的介紹,最後牙科同學額外再指導如何使用牙線。
衛生教育
(一) 8月10日& 8月11日-教導洗手和刷牙
地點:Munsel
執行概況:10日的班級成員為智能障礙的患者,對於英文理解能力較差,主要是以動作的重複為主,課程內容包括洗手時機與操作的方式、刷牙的介紹與實際操作,還有簡單地衛教眼睛保健、皮膚症狀處理、感冒處理等;11日的學生主要為合併智能障礙與肢體障礙的患者,對於衛教課程幾無理解能力,所以本次教學主要對象為老師,衛教組及義診組共同介紹保健室的設置與藥物、外傷與常見疾病的處理方式(昏倒、流鼻血、嗆到、燙傷),最後牙科實際幫助學員們塗氟。
(二) 8月16日-教導洗手和刷牙
地點:Spituk
執行概況:Spituk的學生依據英文理解能力被分成高、低兩個年級,高年級牙齒方面,我們介紹刷牙的方式與時機、牙線的實際操作、牙齒脫落或斷裂的處理方式、使用牙菌斑顯示劑提醒刷牙重點,醫學方面,我們教導了眼睛的構造與疾病處理方式,此外也教導性教育,包含第二性徵的變化及其意義;低年級我們同樣介紹刷牙的方式時機、刷牙的實際操作、牙齒脫落或斷裂的處理方式,再來是各種食物對於牙齒的傷害與優點、介紹洗手的方式與時機,並教他們閱讀習慣、感冒和流鼻血的處置。
學科教學
(一) 8月6日-中文、英文、科學課
地點:GTM
執行概況:中文方面,低年級學習簡單招呼與謝謝等生活用語,以及職業的念法,中高年級學習簡單招呼、自我介紹、所在位置的說法、數字以及職業的念法。英文方面,低年級作單字複習、利用猜單字進行複習、學習母音的不同發音,中年級進行課文的理解與朗讀、利用猜測對方心裡想的事物進行單字練習,高年級有各種日常生活的興趣以及造句練習、如何詢問對方的興趣、利用大風吹復習興趣的意義和比手畫腳複習興趣的單字。科學方面,當日只教了高年級學習度量衡代表的意義,包含重量、長度、容量與速度,學習方位代表的意義並實際操作指南針以及其代表的意義。
(二) 8月12日-英文課
地點:GTM
執行概況:中年級複習課文和利用記憶遊戲複習單字與理解能力,高年級利用對話進行暖場、以生活中的事物學習比較級、列出形容詞並進行比較級與最高級的變形、教導學員寫出五個句子的文章並使用比較級與最高級。
(三) 8月16日-英文、科學課
地點:GTM、Spituk
執行概況:在GTM,中年級作lesson 11習題練習與英文新詩理解閱讀,高年級介紹過去式與現在式,並寫一篇文章使用現在式與過去式;科學而言,中低年級用聽診器學身體器官、繪畫身體器官的位置與結構,高年級學習地球自轉與公轉、電與磁、光的直進性與折射反射。在Spituk,我們教了高年級學習動植物的定義與各種動物的分類、使用顯微鏡並繪畫。
(四) 8月17日-英文、科學課
地點:GTM、Spituk
執行概況:在GTM,中年級學習閱讀理解和色彩的英文練習與遊戲,高年級教過去進行式與現在進行式,然後辦一個造句比賽;在Spituk,我們教低年級學習身體構造與器官功能、自然環境與水循環,並繪畫自己的居住環境,高年級則是學習聲音、電與光,認識身體構造與器官的功能,還有學習地理與自轉公轉等觀念。
田野調查與機構訪談
(一) 8月3日-田野調查
地點:Phey Village
執行概況:由GTM往村落走時,我們先左轉在右轉進入了小巷中,在此同時Palmo與他的家人很熱情的向我們打招呼,並受到Palmo及其家人熱情地邀請進入他們房子參觀,除了參觀花園、廚房、餐廳等等,並與Palmo和他的媽媽做訪談,大約與Palmo訪談約一個半小時,並與其家人一同喝茶參觀家裡的擺設。Palmo的家庭約為9人,上有爺爺、爸爸和媽媽,下有兩個弟弟,還有阿姨與兩位表弟同住,Palmo的爸爸為志願役的職業軍人,平常不與家人同住,只有放假時回來,媽媽與阿姨平時在家照顧小孩與在花園耕種蔬果,另外,這間房子是由爺爺傳承下來的,Palmo為第三代。花園中栽種的蔬果包括馬鈴薯、胡蘿蔔、洋蔥、包心菜、青豆與杏桃…等等,夏天為主要的耕種期,平常除了自給自足之外,還會由爺爺到列城的市場販賣自家栽種的蔬果;冬天因為氣候的關係,無法栽種蔬果,因此藉由夏天採收的作物進行保存,在冬天時自行食用,也到列城市場販賣。
(二) 8月5日-田野調查
地點:Phey Village
執行概況:由GTM往村落走時,下山後第二條巷子進入後步行一段距離,便可抵達;我們在Dr. Dolma家門口向她說明來意後,受邀進入她的花園進行訪談,訪談時間大約1個小時。Dr. Dolma在拉達克出生,在Shrinagar就讀醫學院10年加上PhD的兩年,曾經在列城的S.N.M醫院進行實習,現在是退休後回到拉達克居住,以農夫及社會工作者為工作。由於拉達克冬天的氣候不適合居住,因此她只在3月到9月間居住於拉達克,而剩下的5個月(10月到2月)回到德里與她的兒子與丈夫相聚;她在家中自行建立灌溉系統,種植了許多蔬菜、水果與花卉。居住在Phey的居民若有身體上的不適時,Dr. Dolma會幫他們量體溫、血壓、心跳等,若有嚴重的問題還是會建議居民到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另外,她有與Heart Foundation合作進行子宮頸癌的篩檢,主要是請35歲以上的婦女進行檢查,若是初步檢查有問題,會由Heart Foundation幫助進行抹片檢查,而抹片結果有異常會轉診到德里的大醫院進行治療,其他還有與大醫院合作進行當地居民的營養與健康問題的把關與教育。
(三) 8月13日-機構訪談
地點:Men-Tsee-Khang Cultural Centre
執行概況:Men-Tsee-Khang 在全印度共有57家診所(稱之為branch),我們拜訪的是位在列城的診所,而診所旁有一個介紹藏醫的博物館可以參觀。列城Men-Tsee-Khang共有三位醫師,據當日看診的一位女醫師說,他們的醫學教育是在德蘭薩拉的Men-Tsee-Khang大學完成,共有5年醫學教育及1年實習;詢問到看診人數的部分,據女醫師說,依季節而不同,夏天的話,每天約30-40人,冬天則較少。她還稍微簡介了一下藏醫的特色,藏醫是和佛學結合的,強調身體和心理共同診治,診斷方法主要有三個:脈搏、尿液與詳細問診,學習過程中也有接觸到現代醫學,例如會用水銀血壓計,相較於以前的藏醫只有摸脈搏的方式,現在有和西方醫學結合,治療以藥物優先,其次會用針灸、推拿、按摩等。
(四) 8月19日-機構訪談
地點:S.N.M. Hospital
執行概況:他們帶我們去看幾個診間,牙科可做口腔外科手術,骨科X光很傳統,要洗片出來打燈看,有電腦斷層,無核磁共振,耳鼻喉科可做手術,要做耳膜修補的病人很多,新生兒加護病房僅有一台可運行之保溫箱,有呼吸器供使用,產後病房沒有什麼儀器,病床之間也無隔簾,但無擁擠感。癌症方面診斷有病理科可以進行切片診斷,治療則缺乏各科的配合(無血液腫瘤科或放射腫瘤科),沒辦法進行治療,需要轉診至Srinagar的醫院或是德里治療;每天大約400~500人來看診,全醫院約200人住院,雖說是喀什米爾最好的醫院,但是裡面的設備與人力大概和台灣的區域醫院差不多。
三、成效評估
(一) 義診疾病統計
1. GTM
病患人數:33人,大人(>18歲)18人,小孩(≤18歲)15人。
流行病學:
器官系統 | 人次 | 疾病細項 |
Respiratory | 10 | Cough(4), Rhinitis(2), Pharyngitis(2), Running nose(1), Pleuritis(1) |
Ear | 2 | Tinnitus(1), BPPV(1) |
Eye | 7 | Conjunctivitis(6), Dry eye(1) |
GI | 4 | GERD(3), Abdominal pain(1) |
Skin | 10 | Warts(4), Insect bite(2), Dermatitis(1), Acne(1), Eczema(1), Ecchymosis(1) |
Musculoskeletal | 6 | Low back pain(4), Fascitis(1), Muscle soar(1), |
Others | 11 | Hypertension(2), Fever(2), Headache(1), Trauma(1), Varicose vein(1), Hyperglycemia(1), Fatigue(1), Oral ulcer(1), Cellulitis(1) |
2. Spituk
病患人數:74人,大人(>18歲)41人,小孩(≤18歲)33人。
流行病學:
器官系統 | 人次 | 疾病細項 |
Respiratory | 18 | URI(7), Pharyngitis(6), Rhinitis(2), DOE(1), COPD(1), Tonsilitis(1) |
Ear | 2 | Ear pain(1), Hearing loss(1) |
Eye | 19 | Conjuntivitis(9), Cataract(3), Near-sighted(2), Dry eye(2), Retinopathy(2), Eye pain(1) |
GI | 16 | GERD(6), Gastritis(5), Abdominal pain(4), Constipation(1) |
Skin | 14 | Insect bite(8), Warts(2), Dry skin(2), Eczema(1), Lipoma(1) |
Musculoskeletal | 29 | OA knee(14), Myofascial pain(9) Low back pain(3), Other joints pain(2), Muscle soar(1) |
Others | 16 | Hypertention(5), Hyperglycemia(3), Headache(2), Angina(2), Viginitis(1), anemia(1), Insomnia(1), Pancreatic disease(1) |
3. Agling
病患人數:97人,大人(>18歲)95人,小孩(≤18歲)2人。
流行病學:
器官系統 | 人次 | 疾病細項 |
Respiratory | 7 | Bronchitis(3),Dyspnea(2), URI(1), Rhinitis(1) |
Ear | 4 | Hearing impairment(3), AOM(1) |
Eye | 43 | Conjunctivitis(20), Cataract(9), Near-sighted(7), Blind(2), Presbia(2), Corneal disease(1), Blurred-vision(1), Diplopia(1) |
GI | 15 | GERD(9), Gastritis(3), Constipation(2), Liver disease(1) |
Skin | 3 | Dry skin(2), Eczema(1) |
Musculoskeletal | 81 | OA knee(50), Myofascial pain(13), Other joints pain(7), Tendinitis(6), Low back pain(4), Mastitis (1) |
Others | 43 | Hypertension(23), Hyperglycemia(6), Headache(2), Arrythmia(2), Valvular disease(2), Renal impairment(2), Epilepsy(1), Fatigue(1), Over-weight(1), Trigeminal neuralgia(1), Anemia(1), Vit.A deficiency(1) |
(二) 衛生教育
1. GTM的衛教狀況良好,洗手觀念與刷牙觀念充分,但實際的施行狀況不佳。另外,今年教導年紀較長的喇嘛未來可進行一年四次的牙齒塗氟,幫助小喇嘛牙齒保健。
2. GTM保健室在外傷方面,年紀較長的喇嘛平時會自行使用,但方式並不一定正確,本次進行了外傷的藥物使用介紹;此外藥物以往都放在大箱子中,喇嘛無法取得與使用。
3. Munsel對於衛教的理解程度有限,只有部分學員能夠重複動作,洗手部分良好但刷牙狀況差且無法理解。
4. 本次有到女尼寺Busgo進行場勘,因為時間因素無法進行衛教課程,而九月目前禮拜六下午與禮拜天皆可以進行衛教課程。
5. Spituk低年級對於刷牙與洗手成效不好,因為年紀過小無法吸收,只能重複動作。
(三) 學科教學
1. 八月由於適逢達賴喇嘛至拉達克進行演講,並且遇到獨立紀念日、校舍建築等休假日,能夠進行教學的時間較少,所以課程進度較慢。
2. 學生對於中文興趣很高,能夠專注於課程內容並進行回饋;能夠記憶簡單的字句並運用於日常生活中,但大部分內容容易遺忘。
3. 比對去年進度,大部分學生應以學完所有的課程內容,但實際狀況是大部分的學生對於以往的教學內容大部分已經遺忘。由於中文對於實際使用狀況不高,主要功能為娛樂性以及知識廣泛的學習。
4. 高年級學習效果佳,由於英文程度好且上過多次,已可用指定文法造句或寫作文,透過遊戲或者互動的方式教學,成效良好。
5. 本次沒有進行低年級的英文教學,他們皆是由當地老師負責教,低年級程度為單字的理解與發音練習。
6. GTM高年級對科學理解程度佳,只有年紀較小的兩位需要特別注意指導;中低年級吸收程度有限,但仍持極大興趣。
7. Spituk高年級的科學課由老師翻譯,學習效果良好,踴躍發問;低年級年紀過小,專注力不足,需設計短而多方面的課程,並添加動作與遊戲增進學習效果。
(四) 田野調查與機構訪談
1. 和Palmo有聊到拉達克的義務教育制度與內容,拉達克的義務教育分為十個年級,年級由五歲開始到十七歲,約十二年;每升一個年級都有能力測驗,結束十年基礎教育之後,就可以依個人的興趣選擇升大學就讀或工作。一天課程開始的時間為9:30,16:30結束,學校教的科目有社會、自然科學、數學、英文、印度文、佛學、體育及藝術等,星期一到星期六為上課日,暑假為七月。
2. Dr. Dolma表示近年來拉達克的變化極大,包括電力的使用、經濟上與社會上等等的改變,雖然許多青壯年會離開拉達克到外面的城市求學(因為拉達克只有一間大學)或就業,但是在退休後或是找到工作後,有很大一部份的人都會回到拉達克居住。近年來拉達克的非政府組織與政府也極力推廣保護拉達克當地資產與觀光結合的產業,其中以Secmol為首,分配想來當地觀光的背包客到拉達克當地的住家進行打工換宿,由此一來使外來的背包客了解拉達克當地的特色,也能夠更深入了解拉達克當地居民的生活與自然生態。
(五) 原住民族發展
1. 身為一個醫學生和原住民,經過義診這三天的洗禮,我依舊重視偏鄉醫療的重要性,但這項行動的背後,必須是醫護人員自告奮勇、全心全意地付出,才會有好的結果。倘若只是不得已被派到偏鄉,只是為了一個志工的證明而去義診,那人民的病痛並不會有所改善,因為我覺得是人和人之間的信任與互動,才讓這群人開始對自己的健康有信心,因為這樣他們會知道,還是有人在關心著他們。
2. 關於族群之間的文化相容,我認為拉達克這個地方和原住民部落有異曲同工之妙,像是語言在醫療上的障礙,我們到了那裡同樣語言不通,所以重點在醫病間的互動,醫生如何從患者的肢體語言去了解病痛所在。
3. 在拉達克的信仰主要是藏傳佛教,而原住民大部分是基督教或是天主教,這樣的宗教信仰也會對醫療有所影響,例如他們生病了可能只是藉由念經、祈禱等方式,希望能夠因此而痊癒,故不易到醫院診所求醫,進而導致他們的健康受到忽略;我覺得將來要多關心這些族群,精神層面固然重要,但身體照顧還是需由醫生幫忙把關。
4. 有些生活習慣和自身文化密不可分,在健康上或許會造成不良影響,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醫生的角色也有限。舉例來說,部分原住民喜歡喝酒、吃檳榔,可能會導致痛風和口腔癌,但那是他們的傳統文化之一;就像是拉達克人喜歡吃辣、喝很甜的奶茶,容易引發胃食道逆流或胃潰瘍,但那也是他們的文化,醫生有辦法禁止他們嗎?我認為這問題很難,因為文化是不易被改變的。
5. 提到偏鄉地區志工服務,我覺得像這樣一個月和一群素昧平生的人共同生活是很棒的學習經驗,在三千多公尺的高山上和小喇嘛們相處,慶幸他們每個人都很喜歡我們,和他們一起吃素、試著不開熱水器、習慣時常停電停水,我們以他們的方式同樣在生活,這是我心中志工應有的模樣。在台灣就算去其他部落也應如此,盡量不要把外來的文化帶進去,多和當地人互動與學習;雖然不知以後是否有機會再回到這個地方,但這趟旅程卻讓我更懂得怎麼親近他人,更明白入境隨俗的重要性。
四、檢討與建議
(一) 義診
1. 血壓最好坐下來等一陣子再量
2. 止痛藥NSAIDs類建議備多種
3. 需備肌肉鬆弛劑
4. 酸痛貼布可多備
5. 建議醫師帶眼底鏡、耳鏡
6. 內診診間在GTM、Spituk、Agling皆有規劃,關於女性內診的部分,校長建議我們可以詢問Dr. Dolma的意見,並且由Dr. Dolma向村民解釋會比較清楚,但是因為田野調查的談話中,Dr. Dolma對於我們義診有點敏感,再加上做內診的可能性不高,因此我們沒有詢問Dr. Dolma的意見,也沒有請Dr. Dolma向村民解釋。
(二) 衛生教育
1. GTM未來方向應加重於洗手和刷牙觀念的複習,並加強平時的實際施行。
2. GTM保健室教導了藥物的使用時機與用量,並將常用藥物整理出來放置,未來應繼續進行複習與教學。
3. Munsel有鑑於是身心障礙學校,學生無法專心聽課且老師們都頗富經驗,建議未來主要是維持保健室而不進行衛教。
4. Basgo為女尼學校,大部分學生為12~15歲的青少女,建議衛教方向包含月經的介紹、衛生棉的使用方式與更換時間、私處搔癢的處理等,不可有對於性行為的介紹;除此之外,也可以對於腹痛、感冒做簡單衛教。
5. Spituk高年級有牙線的使用課程,雖然吸收效果有限,但未來可以繼續的複習與練習,而刷牙本身則教學成效良好。
(三) 學科教學
1. 由於校長希望我們最主要的教學方向為中文為主,建議未來可以規畫長時間的中文教學或是更有組織的課程內容。
2. 中年級英文課文編排困難,單字量多且使用率低,教學以閱讀理解為主。由於學生可能只會背誦而不能理解其意義,建議未來須主動且積極觀察學生是否理解。
(四) 田野調查與機構參談
1. 務必到Basgo衛教,因為我們可以衛教的時間,剛好與達賴喇嘛演講的時間衝突,因此無法於八月進行衛教。
2. 下次需到Secmol衛教及建立急救箱。
3. 建議參訪17000ft,已打電話聯絡過,八月不適合參訪,已跟他們說我們九月會去;辦公室就在列城,GTM校長辦公室還有一個該組織協助設立學校環境証明。
五、原核定計畫書
一、計畫名稱
服務無國界──探討拉達克的健康問題與流行病學
二、計畫緣起
1.陽明大學陳維熊教授於94年起與哈佛大學蕭慶倫教授帶領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耶魯大學及陽明大學學生,共同執行合作至海外偏遠地區醫療服務。
2.95及96年陽明大學相繼與台灣大學及國際醫療行動協會iACT合作,帶領學生參與南印度流亡藏人社區的醫療支持計畫,獲得廣大迴響。
3.97年開始前往北印度拉達克實施「印度拉達克藏人社區教育與健康服務計畫」,此計劃今年是第9年,本活動是陽明醫學系學生和牙醫系學生同行,另外還有幾位有中華民國醫師執照和牙醫師執照的醫師同行,希望提供學生更多元化的海外醫療服務機會,並對當地佛學院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口腔衛生教育、口腔篩檢、牙科義診等作業,協助拉達克地區建立自營式保健系統,更進一步將無國界的人道關懷精神傳送到各個最需要醫療的角落。
三、計畫目的
1.經由計畫性的服務活動與結構化的反思過程,培養醫療服務需具備的知識、態度與行為。
2.為佛學院師生、其他寺院僧侶及當地民眾進行皮膚病、眼科、牙科及內外科篩檢及義診,並比較去年和今年當地居民和喇嘛的健康情形,同時評估以往服務成效。
3.協助維持本隊於各校建立之自營性保健室
4.為學校老師及高年級學生舉辦保健室工作坊,使之熟悉簡易換藥技術及標準作業程序流程圖之使用,並於駐點學校GTM設置小型牙科clinic,教導喇嘛自行塗氟、溝隙封填及洗牙,建立自營性保健系統。
5.搭配保健室運作,開設學童健康教育課程,包括傳染病之防治、視力保健及口腔衛生保健等衛生教育;期間亦義務協助佛學院進行英語、華語及科學教學工作。
四、計畫內容
(一)義診
1.在台灣:
(1)等待 GTM 校長來信確認義診地點與時間。
(2)以去年度藥單及耗材單為基礎,與該年度醫師團成員通信確認該年度藥單與耗材單。
(3)透過領隊與助教募集藥物與耗材。
(4)影印藥袋與病歷單。
(5)確認醫師團到拉達克的時間。
2. 抵達拉達克─義診前:
(1)整理 GTM 保健室,確認還沒過期的用藥與耗材,加入藥單中;確認剩下的。
(2)到即將義診的地點場勘,提前規劃場地與動線。
(3)分配義診人力。
(4)第一次義診前一晚召開「義診全隊共識會議」。
(5)醫師團抵達後,與醫師團確認義診流程與行程。
3. 抵達拉達克─義診後:
(1)整理義診後剩餘的藥物與耗材,紀錄上述兩者的用量與剩量。
(2)統計義診地點的疾病盛行率,以供下年度藥物準備。
(3)製作 GTM 新進成員的病歷封面。
(4)製作成報書。
(二)衛教保健
1.義診衛教:本次出隊的三次義診,皆搭配運動傷害、下背痛及膝關節痛的衛教,教學對象比較針對師長或附近的年長村民,若就診後診斷出相關問題,則於領藥後轉介到衛教處進行衛教,衛教內容包括預防方式及伸展操教學。
2.皮膚衛教 先介紹各種皮膚感覺的表現,再介紹各種皮膚疾病:acne、warts、tinea、scabies、eczema。
3.刷牙衛教:本教案主要由牙科同學負責,醫學系同學輔助,先以一首刷牙歌引起學生興趣,接著教導貝氏刷牙法,包含持牙刷方式、刷牙順序、刷牙顆數、角度等,最後實際帶領同學於洗手台實際練習,刷完後使用牙菌斑顯示劑,檢視學童刷牙成果。
4.感冒衛教:本教案先請同學模擬感冒時可能的各種症狀,開啟本次教案,然後一一介紹感冒的各種可能症狀,再來是感冒可能的原因、預防的方式等。
5.消化教案:先以消化系統器官的介紹帶入主題,再來向同學介紹常見的消化系統症狀,包括nausea、vomiting、constipation、diarrhea、abdominal pain 等,尤其腹痛部分,強調利用五個 W 的方式(when、where、what、how、why)描述症狀,更能幫助醫師的診斷。
6.眼睛教案:一開始先介紹眼球的基本構造,包括鞏膜結膜、角膜、水晶體、視網膜、瞳孔等,並且用生活中常見物品來比擬這些構造的功能。接下來介紹比較常見的眼睛相關疾病,包括近視、結膜炎、紫外線傷害,除了疾病的辨認之外,也包括預防的方式。我們同時準備了一張視力量表,讓同學能現場體驗。
7.暖身教案:內容包括健康體適能、中等以及高強度運動舉例、每日每週建議運動量,然後開始做暖身操,並加上 low back pain 衛教單張上的動作以及 for knee pain, muscle balance等動作。最後講運動傷害的 RICE,48 小時內冰敷,48 小時後可以熱敷。
8.肌肉骨骼教案:一開始先介紹肌肉骨骼對於人體之功能,接著又請同學練習使用手臂的不同肌肉,理解肌肉互相拮抗的概念,再來則介紹運動傷害的處理—Rest, Ice, Compression, Elevation,最後則帶領同學一起做肌力伸展練習,預防運動傷害的發生。
9.免疫衛教:免疫教案的觀念,即使對高年級同學,也仍然較抽象難以理解。本教案的內容包括三種主要血球的介紹、傷口的癒合、簡單的包紮方式教學等,這堂課主要以講述方式進行,未有實作部分,包紮的實作部分留在最後的保健室使用教學進行。
10.男性性教育:內容包括生殖器解剖構造、青春期身體變化、勃起、夢遺、青春痘、狐臭等。
11.女性性教育:內容包括外生殖器與內生殖器的解剖構造、青春期身體變化、月經週期與何時排卵、確認他們會用衛生棉、月經來時的因應方式與經痛的運動實作。
(三)教學
1.大方向
第一天抵達:與校長了解當地師資,並設計課表。
第一天上課:Introduction,並了解各班學生的程度,當然無法了解透徹,不過在接下來的課程可以慢慢熟悉,因此課程盡量設計的有彈性一點(上課所需時間絕對會比預期的長)。另外建議可以設計活動藉機畫出座位表以利之後隊員認識小喇嘛。
義診前上課:盡量以教學組本 team 教,讓設計課程的主課者能更了解學生,也讓學生能夠熟悉這樣的課程,並於每天晚上根據當天上課情形排隔天課表。
義診後上課:彈性排課,讓想上課的人能夠上到課,也能夠盡量完成課程進度為主。但請記得在最後一個禮拜前,統計一下剩下幾堂課,以讓課程能夠配合進度,若空課太多,還來得及增加課程。
最後一堂課:盡量複習之前上過的內容,並做個完美的 ending!
大複習:Farewell quiz,Tenzin 老師的 idea,以問答合併遊戲方式進行,分為中文、英文、數學、科學、衛教五個 section,測驗上課內容,時間進行 2.5 小時。
五、計畫期程
本次實習計劃預計自 7/31 至 8/29 止,共計 4 週期間,擬規劃期程如下:
周次日期內容
第一周7/31~8/6抵達拉達克、保健室清點、藥物採購、義診地點場勘
第二周8/7~8/13製作細流、共識會、義診、衛教、教學
第三周8/14~8/20流病統計、衛教、教學、田野調查、呈報書準備
第四周8/21~8/29整理保健室、離開拉達克
六、預期成效
1.協助當地建立自營式保健體系(包括衛教資訊與保健室建立)。
2.協助當地建立健康管理系統(包括病歷管理與保健室管理)。
3.協助當地社區建立長期穩定的志工教學與保健自營系統為主等。
4.希望藉由此計畫,重新省思台灣偏鄉醫療的不足與可改進的地方,學習如何在醫療缺乏的環境下,還能夠幫助病人解決病痛,同時具備充分的人文素養去尊重當地文化;期盼這份經驗將來也有助於為自己的部落盡一份心力。
六、相關活動照片
![]() |
![]() |
藥局 | 外傷處理教學 |
![]() |
![]() |
身體器官認識 | 義診合照 |